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,都不能漫無目的的做到哪是哪,而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計劃表,正所謂“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”,下面這篇文章是告訴你如何安排一周計劃,看完之后,希望你能拿出30分鐘的時間,安排一下本周或下周的計劃:
![]() 猶太裔的意義療法學說發明者維克多埃米爾·弗些克爾醫師(ViktorEmilFrankl)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經歷奧斯維辛(Auschwitz)集中營劫后余生后,以一位心理治療師的角度,探討究竟是什么力量,讓少數人能從納粹集中營存活。 他發現原因并非是健康、智力、生存技巧,而是有志未竟的“使命感”。也就是說,每一個人都是有其使命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,每一個人都有為了別人而活的使命,面臨人間煉獄的考驗能夠活下來的幸存者,多是因為保持著使命感而能生存下來。 柯維主張,“使命,是時間管理的基礎,這不僅是一星期的生活,同時也反映了我們對于人生的態度與整個人生的看法。對于想探索時間管理深層意義的人,柯維建議不妨思索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?人生意義何在?不同于速成的時間 管理技巧,而是從使命探討生命的本質。 柯維建議我們不妨自問: 1.生命中,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? 2.人生的意義何在? 3.我希望成為什么或是完成什么? 如果不太習慣思考這樣的問題,不妨換個方式問: * 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3件事情是什么 * 我的長期目標是什么? * 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什么? * 在我的一生中最希望自己有什么貢獻? * 我最希望得到的感受是什么? * 假使我只剩下6個月的生命,這一星期我要做些什么事情? 步驟2:認清角色 你可能是妻子的先生、女兒的爸爸、母親的兒子、公司的高階經理人、學校的家長會長、扶輪社的社友、慈善團體的義工,認清自己有這么多個角色定義,將有助于對人生的圓滿有更多的整體觀,知道時間管理有助于角色的動態平衡:同時,角色的定義也正能突顯出重要但不緊急的范圍。 此外,每個人最好找到一個扮演好其他角色的基礎,也是每個人共同都有的,柯維稱其為“利器”,包括了生理(例如運動)、社會情感(例如親情)、心智(例如閱讀)、心靈(例如打坐)4個層面,這并非立刻能立竿見影,而是我們必須投資心力、時間,以扮演好其他角色的基礎。 步驟3:設定目標 接下來可以思索,這一星期當我扮演每一種角色時,可以做哪件事能產生最大的效果?接下來填寫目標欄,最好將目標限定在一、兩個最重要的目標。填好之后,可以思考以下的問題: 周計劃表: 1.如果我在下星期完成這此目標,會有什么結果? 2.我對自己的生活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? 3.如果我只完成了部分目標,會有什么結果? 4.這會對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嗎? 5.如果我持續每星期都這么做的話,會有什么結果嗎? 6.我會比現在過得更好嗎? ![]() 步驟4:做好周計劃 一個廣口瓶如果先放進了許多的小石頭、沙子和水,就無法放入大石頭。反之,如果先放進幾個大石頭,再依序放入小石頭、沙子和水,還能填滿大石頭之間的空隙。 如果我們的觀念是做得越多越好,但是做的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(小石頭),做再多也沒有意義,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才是當務之急。 因此,我們應該將占滿時間的“重要且緊急”與“緊急卻不重要”為重心的生活逐漸移到重要但不緊急的第二象限為重心的生活。 做好周計劃之后,不妨思索: 1.做完計劃之后,我對這樣的一周生活有何感受? 2.如果我每星期都計劃好每一種角色的重要但不緊急的目標,而且確實執行,對生活會發生什么影響? 3.我是否認同“先放大石頭”的道理?這個道理如何幫助我完成重要的事情? 步驟5:實踐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就是以自信泰然的心態將使命******于每一刻,如果每天一開始,先做以下3件事情,便能提升面臨實際抉擇時,更能省思內在的羅盤: 1.省思一天的生活。在一日之初花點時間檢討行程,審視生命的內在羅盤,看清楚方向并調整心態,因應不可預期的挑戰。 2.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:確認自己要做的事情究竟是重要但不緊急,還是“重要且緊急”,這樣才能確保避免被“不重要卻緊急的事情用障眼法蒙騙。 3.擬定一日計劃表:左欄排出必須在特定時間內完成才有價值的活動,右欄列出日之中可做的第一、二象限的事情。 即使一天當中發生了許多迫使自己必須重新規劃計劃的狀況時,善用第一象限(重要但不緊急)時間管理法,可以協助我們分辨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。 步驟6:評估 一周結束時可以探討以下的問題: 1.我完成了哪些目標? 2.我遭遇到哪些挑戰?作為自己的反省,并開始下周的使命檢討與安排 3.我做過哪些決定?是否將最重要的事情列為當務之急? 重要的事情一定要“找時間”去做,而不是等“有空時”去做。因此,時間管理的目的,并非只是被時鐘控制,因為時鐘代表的是我們的承諾、時間表、目標,這是屬于時間管理的層面;羅盤代表了價值、使命、信念、良知、方向,也代表價值觀與生活方式,如果心中只有時鐘卻沒有羅盤,恐怕會浪費許多時間卻達不到人生的目標。 |